从双拼讲输入法

上高中的时候,就流行五笔打字,不过那会家里都没有电脑,都是去网吧(或者叫打字社)去学习的,不过那会学习这个貌似唯一的用途就是录入用。

当时也背过五笔的码表,王旁青头兼五一,估计很多人都很熟悉。上了大学在有更多机会接触电脑的时候,上网什么的,自然就开始使用拼音输入法,因为基本不需要练习,会盲打知道键盘按键键位就可以使用。当时用的比较多的是智能 ABC,后来 2000 年左右写书的时候,用的是紫光拼音,紫光的词库比智能 ABC 好一点,所以用起来也好用很多。此后一直使用拼音输入法。

直到应该是大概 2008 年左右,ssslang 在使用二笔,就开始想尝试一下码表输入法。因为本身使用了这么多年的电脑输入和拼音输入法之后,对字形其实已经失去了概念,如果学五笔的话,肯定会是很痛苦的。

而二笔输入法一个字 4 个码,第一个码还是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大部分常用字都是 2 个码就可以出,所以这样等于每个字都至少知道了一半的编码,这个还是很赞的。

二笔输入法也有很多编码方案,当时选的是哲豆二笔,这个方案只用了 26 个字母键,所以也可以在手机上面使用(其他方案用了一些符号键,比如 [ ],当时手机还都是流行硬键盘,一般都没有单独的符号键,而且貌似现在的软键盘也没有单独的符号键)。我当时用的 palm treo 650,输入还是蛮爽的。后来自己把一些词库导入了进去,用起来就更加舒服了。

但是后来的问题是慢慢的一些流行的智能机没有那么好的输入法自定义支持,就没法用了,慢慢切回来了拼音输入法。

二笔是码表输入法,就是每个字有自己的编码,联系的过程就是熟悉码表的过程,如果某个字不熟悉,那么其实你是需要轻微的思考的,想一下那个字怎么写,是哪个码。所以输入的速度取决于对这些字的熟悉程度,遇到不熟悉的会有卡顿。

最近看到了不少双拼的讨论,就想尝试一下双拼。因为如果反正都是用拼音输入法,那么对于 ing, eng 这些,如果可以按一个按键就输入进去,那么岂不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且这个还是基于拼音的,和那些需要记住字形的输入法不是一个套路,看着还不错。

我是这周一开始尝试的。mac 上面用的是鼠须管,ios 用的 touchpal。双拼也有很多方案,我选的方案是小鹤双拼,也没啥特别的原因,就是看用的人挺多的。

尝试的结果就是,输入了 4 天之后,周五我又换回了拼音输入法。。。。

因为我越用越发现,双拼也是个码表输入法。开始想得是节省拼音的输入时间,但是打字的时候,比如输入 hao 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输入 h 然后输入 ao 对应的字母 c,而是熟悉之后自然而然的按照 hc 来输入,下次需要输入 lao 的时候,还是需要想一下 ao 在字母 c,需要输入 lc。

这么看的话,和前面说的码表输入法有啥区别呢?所以我感觉双拼也是个码表输入法。既然是码表输入法,双拼的区分度那么差,何必折腾他呢,不如去用二笔呢。而且我用的时候最郁闷的是,二笔训练出来的键位记忆居然总会出来捣乱,这其实也更加说明这个就是码表输入法。。。

而且还有就是,普通拼音输入法里面,尤其是手机上面,容易按错键,比如 hao 输入成了 hso 的时候,手机上面会纠错,把「好」这个选项放在第一个。但是如果是双拼就没那么好搞了,如果也增加纠错,那会增加很多重码,体验不好。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对于 sh, s, en, eng 这些不太清楚的人来讲,更加是个挑战,当然拼音可以用模糊音,按说双拼也可以想办法自定义模糊音。但是可能就失去了双拼的一些优势。